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避免摄入塑料微粒?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3 18:02:48
简要回答
避免摄入塑料微粒的核心是减少塑料接触和替代塑料用品,从饮食、日常用品、生活习惯三个关键场景入手,可落地性强且效果直接。一、饮食场景:切断最主要的摄入途径饮食是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首要来源(占比超70%),需重点规避以下风险点:减少瓶装水和塑料包装食品:瓶装水的PET塑料瓶在储存、运输中易释放微塑料,建议长期使用不锈钢/玻璃材质水杯,优先选择散装或纸质包装的蔬菜水果、谷物。慎用塑料餐具加热:普通塑料餐具... 详细内容
- 01
避免摄入塑料微粒的核心是减少塑料接触和替代塑料用品,从饮食、日常用品、生活习惯三个关键场景入手,可落地性强且效果直接。
饮食是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首要来源(占比超 70%),需重点规避以下风险点:
- 减少瓶装水和塑料包装食品:瓶装水的 PET 塑料瓶在储存、运输中易释放微塑料,建议长期使用不锈钢 / 玻璃材质水杯,优先选择散装或纸质包装的蔬菜水果、谷物。
- 慎用塑料餐具加热:普通塑料餐具(如 PP、PS 材质)在微波炉加热或盛放滚烫食物时,会加速微塑料析出,应替换为陶瓷、玻璃或 304 不锈钢餐具,且避免用塑料袋直接装热食。
- 过滤饮用水:家用自来水管道老化也可能产生微塑料,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RO 反渗透净水器或活性炭过滤器,可有效拦截水中的微塑料颗粒。
- 控制海鲜和加工食品摄入:海洋生物(尤其是滤食性的贝类、虾蟹)易富集微塑料,建议适量食用;此外,薯片、速溶咖啡等加工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混入微塑料,需减少食用频率。
部分高频使用的塑料用品,是 “隐形” 的微塑料来源,需针对性替换:
- 个人护理:避免使用含 “聚乙烯(PE)”“聚丙烯(PP)” 成分的磨砂膏、洁面乳(此类成分即微塑料),选择天然植物颗粒(如核桃壳、燕麦粒)制成的磨砂产品;牙膏优先选无塑料微珠配方,查看成分表排除 “聚乙二醇 - 4000” 等风险成分。
- 家居清洁:不用塑料纤维制成的清洁海绵、抹布(摩擦时会脱落微塑料),替换为天然丝瓜络、竹纤维抹布;洗衣液、洗洁精选择无磷、无塑料增稠剂的环保配方,减少污水中的微塑料排放。
日常使用中的塑料磨损、老化,是微塑料产生的重要诱因,需通过习惯调整减少:
- 减少塑料用品的摩擦和暴晒:反复揉搓塑料袋、长期暴晒塑料水杯,会加速微塑料脱落,建议轻拿轻放塑料用品,避免将其长时间放在阳台、窗台等暴晒处。
- 垃圾分类与回收:做好塑料垃圾的分类(如将塑料瓶、塑料膜分开投放),提高回收效率,减少塑料进入自然环境后降解为微塑料的总量;同时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如吸管、外卖餐盒)的使用,用可重复的纸质吸管、玻璃餐盒替代。
避免摄入微塑料无需 “一刀切” 拒绝所有塑料,而是通过 **“替代高风险品 + 优化使用习惯”** 逐步降低接触。优先从更换水杯、餐具、护理用品等高频场景开始,既能有效减少摄入,也更容易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