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由来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7 10:01:25
简要回答
白露节气的由来,核心是古人根据物候变化与天文规律对季节的精准划分,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典型节气。1.源于天文:太阳位置的精准对应白露的时间固定在公历9月7-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古人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等份对应一个节气,白露便是其中第15个节气,其时间节点由太阳的天文位置严格决定。2.名于物候:“... 详细内容
- 01
白露节气的由来,核心是古人根据物候变化与天文规律对季节的精准划分,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典型节气。
白露的时间固定在公历 9 月 7-9 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65° 。古人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等份对应一个节气,白露便是其中第 15 个节气,其时间节点由太阳的天文位置严格决定。
“白露” 之名直接源于此时的物候现象。进入白露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冷空气南下频繁,昼夜温差拉大(可达 10℃以上)。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快,近地面水汽遇冷后,会在草木、地面凝结成白色的小水珠,清晨望去洁白晶莹,故称 “白露”。
古人还将白露分为三候,进一步细化了这一时期的物候变化:
- 一候鸿雁来:大雁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躲避即将到来的寒冬。
- 二候玄鸟归:燕子(玄鸟)也离开北方,返回南方越冬。
- 三候群鸟养羞:“羞” 通 “馐”,指鸟类开始储存食物,为过冬做准备。
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白露的由来也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此时气温下降、降水减少,光照充足,既利于中稻收割、晚稻灌浆,也适合棉花采摘、秋播作物(如小麦、油菜)的播种。古人通过观察 “白露” 的物候,精准安排农事,确保秋收与秋种的顺利进行,因此白露也成为农耕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简言之,白露节气的由来,是古人将天文观测(太阳黄经)、自然物候(露凝而白)与农耕需求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标记,更承载了古人顺应自然、指导生产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