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放河灯习俗是如何传入日本的?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7 09:50:31
简要回答
中元节的放河灯习俗是随着盂兰盆节一同传入日本的,其传入过程与中日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据记载,日本在飞鸟时代(592年-710年)的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就有“四月八日和七月十五日设斋”的记载,这是日本关于盂兰盆节最早的记录,当时虽未出现“盂兰盆节”一词,但已有相关的祭祀活动。到了齐明天皇三年(657年),在奈良飞鸟寺西边制造了须弥山像,并举行了盂兰盆会。此后,天皇又召集群臣在寺院中诵读并讲授《... 详细内容
- 01
中元节的放河灯习俗是随着盂兰盆节一同传入日本的,其传入过程与中日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据记载,日本在飞鸟时代(592 年 - 710 年)的推古天皇十四年(606 年),就有 “四月八日和七月十五日设斋” 的记载,这是日本关于盂兰盆节最早的记录,当时虽未出现 “盂兰盆节” 一词,但已有相关的祭祀活动。到了齐明天皇三年(657 年),在奈良飞鸟寺西边制造了须弥山像,并举行了盂兰盆会。此后,天皇又召集群臣在寺院中诵读并讲授《佛说盂兰盆经》,还命令宫廷内部准备盂兰盆节的贡品,标志着盂兰盆节逐渐被皇室认可并推广。
唐朝时期,佛教兴盛,中日两国交往频繁,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目睹了中国盂兰盆节的盛况,其中就包括放河灯等习俗。这些遣唐使将盂兰盆节的相关文化带回日本,最初在寺院中传播,主要是供养十方众僧、为过世的父母祈福等佛事活动。后来,盂兰盆节逐渐与日本本土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追求相融合,从单纯的祭祖活动变为被民众认可的节日,放河灯等习俗也随之在日本民间流传开来。
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农历,统一使用新历,盂兰盆节也随之改为每年的阳历 8 月 15 日前后,放河灯的时间也相应改变,但仍有部分地区仍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后举办。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放河灯已成为日本盂兰盆节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活动,人们会把点燃的灯笼放入河川,让它们随着流水漂向江海,以寄托对先祖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