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免签政策会对旅游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5 11:32:50
简要回答
中俄互免签证政策将对旅游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既推动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加速行业结构的深度变革。以下是具体分析:一、双向客流激增,市场规模跨越式扩张游客数量显著提升免签政策直接降低出行门槛,刺激短期高频次旅行需求。根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政策宣布后半小时内,莫斯科至中国的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瞬时峰值达4倍。俄方预测,免签后赴华游客流量将再增30%-40%,中国旅游研究院则预计每年新增... 详细内容
- 01
中俄互免签证政策将对旅游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既推动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加速行业结构的深度变革。以下是具体分析:
游客数量显著提升
免签政策直接降低出行门槛,刺激短期高频次旅行需求。根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政策宣布后半小时内,莫斯科至中国的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瞬时峰值达 4 倍。俄方预测,免签后赴华游客流量将再增 30%-40%,中国旅游研究院则预计每年新增 80-100 万人次俄罗斯游客,直接旅游收入约 45 亿元人民币。以成都为例,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入境游客同比增长 78%,业内预测免签后接待量将翻倍。边境城市如黑河、绥芬河受益更显著,2023 年黑河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66.53%,边境旅游收入达 5.64 亿元。
客源结构多元化
俄罗斯游客需求从传统观光向商务、康养、文化体验延伸。例如,上海进博会参展人员可灵活安排行程,会后考察效率提升 30%;成都、三亚等地的中医理疗服务(如针灸、矿泉疗养)吸引大量俄罗斯中老年游客,黑河市中医医院 2024 年为 600 余名俄罗斯患者提供服务,并计划在俄设立体验馆。商务旅游占比提升,俄方工商会预测免签后商务旅游将增长至少 20%。
自由行与深度游主导市场
免签政策推动 “说走就走” 的旅行模式,自由行占比预计从当前的 40% 升至 60% 以上。俄罗斯游客偏好成都、西安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注重性价比和品质体验,行程常串联北京、上海、杭州等华东城市,最终以成都 “烟火气” 收尾。旅行社加速转型,如春秋旅游推出 “国宝粉丝探访之旅”“世界遗产经典之旅” 等定制线路,成都青旅计划开发 “茶道 + 非遗” 主题产品。
跨境旅游产品创新
政策与 2026 年中俄文化旅游年形成共振,催生跨境主题线路。例如,贝加尔湖 — 长白山生态旅游线、莫斯科 — 西安文化遗产专线等融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产品备受关注。黑龙江省打造 “G331 醉美边境廊道”,推出界江游钓、中医药康养等特色项目,并通过 “蝴蝶云谷 — 中俄通”APP 提供跨境支付、语言翻译等一站式服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服务能力与语言配套优化
俄语服务需求激增,成都、三亚等地酒店、景区增设俄语标识,旅行社加强导游培训。携程数据显示,2025 年暑期俄罗斯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 150%,平台紧急上线 2000 多个景区俄语预约功能。边境城市如珲春设立俄罗斯消费维权服务站,解决游客后顾之忧。
智能技术赋能边境管理
中国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预警等技术实现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成都边检站采用 “签发验放一体化” 模式,平均每位外籍旅客通关时间缩短 65%;黑河口岸单日通行能力从 1000 人增至 4000 人,智能分流系统确保秩序井然。俄方同步升级设备,如抚远口岸 “落地即签” 与智能卫生检疫通道结合,通关效率提升 40%。
交通网络加密与优化
中俄航班已恢复至疫情前 99.2%,山东、黑龙江等地计划复飞至莫斯科直航。边境铁路、公路联动加强,如绥芬河 — 格罗杰科沃铁路口岸扩能改造,跨境货运与旅游专列并行。
人文互动常态化
免签政策为中俄文化年、艺术展览等活动提供便利。黑龙江省 2025 年举办近百场中俄文化活动,包括中俄文化大集、青少年艺术展演、横渡界江体育赛事等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参加 “孔子杯” 赛事、体验传统节日的频次显著增加,文化认同从 “熊猫 + 火锅” 的表层认知转向对园林、茶道等深层文化的理解。
医疗与教育合作拓展
中医理疗成为新亮点,珲春市韩一灸艾灸堂年接待上千名俄罗斯患者,墙上挂满俄语锦旗;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筹备俄语团队,打造面向俄语区的高端康养目的地。教育领域,黑河学院与 29 所俄罗斯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短期语言交流项目数量翻倍。
旅游产业链全面受益
免签政策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就业增长。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2025 年暑期月均发团近 20 个,接待量同比增长 80%,计划扩招俄语导游和计调人员。空乘行业迎来变革,中俄航司每周运营 230 个航班,预计新增数千个地面服务岗位,俄语基础扎实的从业者更具竞争力。
边境地区经济激活
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城市依托 “边境仓 + 免签采购” 模式,俄农产品直采成本降低 15%,单日交易量暴涨 17%。珲春市 2024 年出入境游客达 66.7 万人次,带动当地民宿、跨境电商等产业,部分村民通过提供俄语导游、雪地摩托租赁等服务,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动态管理与安全保障
政策明确排除留学、工作等长期居留场景,30 天停留限制降低非法滞留风险。中国通过 “电子围栏” 技术实时追踪游客轨迹,俄方同步加强边境管控,如莫斯科地铁增设中文报警系统。两地警方建立跨境协作机制,联合打击 “黑导游”“购物陷阱” 等乱象。
基础设施承载压力
热门城市需提前应对客流冲击。例如,三亚亚龙湾酒店旺季入住率已超 90%,需加快扩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计划限流,通过分时预约缓解拥挤。边境口岸如黑河需提升冬季供暖、住宿等配套,避免 “半年闲” 问题。
中俄互免签证政策不仅是旅游行业的 “催化剂”,更是两国战略协作的 “民心工程”。它以人员流动为纽带,撬动了经贸、文化、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旅游治理提供了 “以开放促合作” 的范例。正如普京所言,此举 “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俄关系从战略协作迈向民心相通的新阶段,其影响将深远塑造欧亚大陆的旅游格局。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两国旅游行业有望成为全球复苏的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