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行星撞击实验和美国的有何不同?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8 13:19:15
简要回答
中国的小行星撞击实验和美国的主要有以下不同:目标选择:美国DART任务的目标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迪莫弗斯(Dimorphos),通过测量其围绕迪迪莫斯(Didymos)运行的轨道周期变化来评估撞击效果。而中国规划撞击的目标是单独的近地小行星,如2015XF261,直径约为34.3米,将直接测量其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变化。观测方式:美国DART撞击过程中的观测依赖地面望远镜和与其伴飞的一颗小型立方星。中国... 详细内容
- 01
中国的小行星撞击实验和美国的主要有以下不同:
- 目标选择:美国 DART 任务的目标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迪莫弗斯(Dimorphos),通过测量其围绕迪迪莫斯(Didymos)运行的轨道周期变化来评估撞击效果。而中国规划撞击的目标是单独的近地小行星,如 2015 XF261,直径约为 34.3 米,将直接测量其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变化。
- 观测方式:美国 DART 撞击过程中的观测依赖地面望远镜和与其伴飞的一颗小型立方星。中国则是由主航天器自身携带多个功能强大的载荷进行近距离、长时间的精细观测,有望获得更详尽的撞击全过程数据。
- 任务模式:中国拟采用 “伴飞 + 撞击 + 伴飞” 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后再通过伴飞观测评估效果。美国 DART 任务主要是单一的撞击器撞击小行星。
- 撞击速度与效果:美国 DART 撞击器质量为 610 千克,撞击速度约为 6.8 千米 / 秒,产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为 2.7 毫米 / 秒。中国方案中撞击器速度超过 9 千米 / 秒,且选择直径 50 米的小行星作为目标,相比美国 DART 任务的目标小行星体积更小,质量约为一二十万吨,预计会产生更大的偏移速度,产生更明显的偏移效果,有助于观测和评估。
- 技术路线与成本:美国 NASA 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提出使用 “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搭载 8.8 吨的 HAMMER 航天器进行撞击防御,10 年预警时间需要发射 34-53 枚。中国科学家提出使用 23 枚长征五号撞击 “贝努” 小行星即可达到偏转效果,还提出了 “末级击石” 等方案,利用火箭末级增强撞击动能,提升偏转效果,在效率上明显优于美国方案,且更具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