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
知识问答小编
0次浏览
2025-09-08 12:59:53
简要回答
中国规划撞击小行星主要有以下原因: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近地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历史上,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严重后果,如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小行星爆炸事件造成1500人受伤。天文学家已发现数以万计的近地小行星,其中约2200颗被视为“有潜在危险”。动能撞击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可行的行星防御方案之一,中国通过实施... 详细内容
- 01
中国规划撞击小行星主要有以下原因:
- 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近地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历史上,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严重后果,如 6500 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013 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小行星爆炸事件造成 1500 人受伤。天文学家已发现数以万计的近地小行星,其中约 2200 颗被视为 “有潜在危险”。动能撞击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可行的行星防御方案之一,中国通过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可测试并验证该技术偏转有潜在威胁小行星的可行性,为未来保卫地球做准备。
- 获取真实数据完善技术方案:虽然理论计算和地面模拟对小行星防御研究有一定帮助,但存在局限。只有通过实际撞击小行星,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例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 DART 任务虽验证了动能撞击技术的可行性,但存在观测局限性。中国此次任务计划利用主航天器自身携带的多个功能强大载荷进行近距离、长时间的精细观测,有望获得更详尽的撞击全过程数据,对技术方案进行补充和升级。
- 提升中国航天技术水平:该任务涉及超高精度自主导航与制导、远距离高速通信、航天器智能自主管理等尖端技术。在 1000 万公里外实施 “太空手术”,要精准命中高速运动、形状不规则且引力微弱的小目标,技术复杂度极高。完成此次任务将显著提升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水平,为后续更复杂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乃至小行星采矿任务积累经验和数据。
- 开展科学研究:小行星是记录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 “活化石”,对其进行近距离观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此次撞击任务可类比为一次 “主动地震学” 实验,通过分析撞击坑的大小、形状、喷出物的数量和速度,可反推小行星表面和内部物质组成与结构,为研究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宝贵信息。
- 推动国际合作与构建全球防御体系:中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助力人类共同提升行星防御能力与体系构建,体现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开放姿态和大国担当。